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,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、关节肿痛、腹痛、便血及血尿等症状,当患有过敏性紫癜的患者需要接受手术等治疗时,麻醉医生面临着独特的挑战与考量。
了解过敏性紫癜的病理生理特点对于麻醉决策至关重要,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制与免疫复合物沉积在小血管壁有关,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,在麻醉过程中,我们需要警惕因机体应激、药物等因素诱发病情加重,一些麻醉药物可能引发过敏反应,进一步加重患者的免疫紊乱状态。
对于皮肤紫癜较轻、仅有关节或腹部症状的患者,麻醉方式的选择相对较为常规,如果是短小手术,区域阻滞麻醉如局部浸润麻醉、神经阻滞等可能是较好的选择,这类麻醉方式对全身影响较小,能在满足手术需求的同时,减少因全身麻醉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,在实施区域阻滞麻醉前,必须详细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,因为过敏性紫癜可能影响凝血机制,导致出血倾向增加,若凝血功能异常,穿刺部位可能出现血肿等并发症,所以要谨慎操作,并做好相应的止血和监测措施。
而对于病情较重,如伴有严重腹痛、便血,甚至出现肾功能损害的患者,往往需要全身麻醉,在诱导全身麻醉时,要选择合适的诱导药物,避免使用可能诱发过敏的药物,同时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过敏反应指标,依托咪酯相对较为安全,可作为诱导药物的选择之一,在维持麻醉阶段,要根据手术进程和患者反应精准调整麻醉深度,确保患者无痛、肌肉松弛的同时,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。
术中管理也是关键环节,一方面要密切观察手术野的出血情况,及时与外科医生沟通,调整止血措施,要持续监测患者的呼吸、循环、体温等指标,防止出现低血压、心律失常等并发症,对于过敏性紫癜患者,维持良好的组织灌注尤为重要,以保障重要脏器的功能。
术后,麻醉医生仍不能放松警惕,要关注患者的苏醒情况,确保患者平稳度过麻醉恢复期,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,给予相应的镇痛和支持治疗,避免因疼痛、应激等因素诱发过敏性紫癜病情反复。
对于患有过敏性紫癜的患者实施麻醉,需要麻醉医生全面了解病情,精准选择麻醉方式,精细管理术中术后过程,以确保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,减少并发症的发生,助力患者顺利康复。
发表评论
全面解析过敏性紫癜患者麻醉管理,确保安全与效果并重。
添加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