慢性阻塞性肺疾病(COPD)是一种常见的、可预防和治疗的疾病,其特征为持续存在的呼吸系统症状和气流受限,通常与显著暴露于有害颗粒或气体引起的气道和(或)肺泡异常有关,在麻醉领域,COPD患者的麻醉管理面临诸多挑战,需要麻醉医生具备深入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。
COPD患者由于长期的气道炎症和气流受限,肺功能储备下降,麻醉诱导和维持过程中,气道操作、正压通气等都可能导致气道压力升高,进一步加重肺内气体分布不均,增加气胸等并发症的风险,这类患者常伴有心血管系统功能异常,如肺动脉高压、右心功能不全等,麻醉期间的血流动力学波动也可能对其造成严重影响。
对于COPD患者的麻醉评估,除了常规的病史、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外,肺功能测试尤为重要,通过测定肺活量、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(FEV1)、FEV1/FVC等指标,可以准确评估患者的肺通气功能,胸部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、CT等有助于了解肺部病变的程度和范围,还需评估患者的运动耐力、呼吸困难程度等,以全面了解其病情。
在麻醉诱导方面,应尽量选择对气道刺激小、对呼吸抑制轻的药物,避免使用硫喷妥钠等可能引起气道痉挛的药物,依托咪酯、丙泊酚等较为常用,同时可联合使用短效阿片类药物如瑞芬太尼等,诱导过程中要轻柔操作,避免过度刺激气道,必要时可在充分表面麻醉下清醒插管,以确保气道安全。
麻醉维持阶段,合适的通气模式和参数设置至关重要,采用小潮气量、低气道压、适当的呼吸频率和呼气末正压(PEEP),以维持有效的气体交换,减少肺内分流,吸入麻醉药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,注意其对气道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,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、循环等指标,及时调整麻醉深度和通气参数。
术后,要加强呼吸道管理,鼓励患者咳痰,必要时可给予雾化吸入、支气管扩张剂等治疗,以促进痰液排出,预防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等并发症,对于呼吸功能恢复欠佳的患者,可能需要延长机械通气时间或转入重症监护病房进一步治疗。
麻醉医生在面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时,需全面评估病情,精心制定麻醉方案,密切监测和管理围术期各项指标,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顺利康复,才能为COPD患者提供高质量的麻醉服务,降低手术风险,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。
发表评论
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麻醉需谨慎,采用低浓度氧、短效药物及呼吸支持策略确保安全。
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麻醉需谨慎,平衡通气与氧合是关键。
添加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