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,多由病毒感染引起,可累及鼻腔、咽或喉部,虽然它看似普通,但对于即将接受麻醉手术的患者来说,却可能带来一系列复杂问题,需要我们麻醉医生高度关注。
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会导致呼吸道黏膜充血、水肿,分泌物增多,这使得气道的解剖结构发生改变,增加了气道梗阻的风险,在麻醉诱导和维持过程中,原本就相对脆弱的气道管理难度显著加大,患者可能因气道不畅出现通气困难,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,进而影响全身各器官的功能,感染引发的炎症反应还会使气道的应激性增高,容易出现呛咳、痉挛等情况,进一步干扰麻醉的平稳进行。
从麻醉药物的角度来看,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会影响患者对药物的反应,患者可能对麻醉药物的耐受性发生变化,需要调整药物剂量,感染导致的生理状态改变可能使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受到影响,增加了药物在体内蓄积的风险,从而引发不良反应。
对于存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,麻醉医生需要在术前进行全面、细致的评估,详细了解感染的症状、病程、治疗情况等信息,判断患者的气道状况和全身功能状态,通过体格检查、影像学检查等手段,准确评估气道的通畅程度、炎症的严重程度等。
如果患者处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急性期,尤其是伴有发热、咳嗽、咳痰等症状明显时,应推迟手术麻醉,待感染得到有效控制,症状缓解,气道恢复相对正常后再行手术,以降低麻醉风险,建议在感染症状完全消失后 1 - 2 周进行手术较为安全。
在麻醉过程中,要采取一系列特殊的措施来保障患者安全,加强气道管理,选择合适的气道工具,如气管插管、喉罩等,并做好应对气道紧急情况的准备,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,包括呼吸、心率、血压、血氧饱和度等,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。
要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,避免因麻醉过浅导致患者呛咳、躁动,加重气道负担;也不能因麻醉过深影响患者的呼吸和循环功能,合理调整麻醉药物的种类和剂量,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麻醉方案的制定。
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虽非重大疾病,但对于麻醉手术患者而言,却犹如一颗潜在的“炸弹”,麻醉医生必须充分认识其对麻醉的影响,做好术前评估和术中管理,确保患者在安全的前提下顺利度过手术麻醉期。
添加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