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医院的麻醉实践中,电解质平衡是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的关键一环,当患者因手术、疾病或药物作用出现电解质紊乱时,轻则影响麻醉效果,重则威胁患者生命安全,什么是电解质紊乱?它又是如何影响我们的麻醉实践的呢?
电解质,主要包括钾、钠、氯、钙、镁等离子,它们在维持神经肌肉兴奋性、心脏节律、酸碱平衡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,当这些离子的浓度或分布发生异常,导致生理功能失调时,就称为电解质紊乱。
在麻醉过程中,电解质紊乱常表现为低钾血症或高钾血症,低钾血症患者可能出现肌无力、心律失常等症状,而高钾血症则可能导致心脏骤停,钙离子异常也会影响神经肌肉传导和心脏功能,如低钙血症可引起抽搐和心律失常。
面对电解质紊乱,作为麻醉医生,我们需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纠正,通过监测患者的电解质水平,及时发现异常,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治疗,如通过静脉输注含钾或含钙的溶液来调整电解质平衡,还需考虑患者的肾功能、心肺功能等因素,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。
值得注意的是,某些药物如利尿剂、胰岛素等也可能引起电解质紊乱,因此在使用这些药物时需格外谨慎,并加强电解质监测,对于长期卧床、禁食等特殊患者,也需提前预防性地进行电解质补充和监测。
“电解质紊乱”这一看似简单却至关重要的医学问题,要求我们麻醉医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、敏锐的观察力和果断的决策能力,我们才能更好地守护患者的生命安全,确保麻醉过程的顺利进行。
发表评论
电解质平衡,生命之盐的微妙调控:科学补给与自然调节并重。
电解质平衡,生命之盐的微妙调控:合理饮食与科学补充是关键。
添加新评论